一年不消費,真的有可能嗎?【不消費的一年】是作者凱特在二十九歲生日時,為了擺脫欠債和靡爛的生活,而展開的一年「不消費實驗」。
💰所謂的不消費,不是指什麼也不買,而是透過設定不消費限制,捨棄多餘物質,只將金錢用在必要的地方,以期重整生活,盡快增加存款,擺脫欠債。
在追求潮流和新鮮感的社會中,我們總是不斷在買買買🛍️ 新出的手機、季節限定的飾物,看到什麼喜歡就買下。電腦、各種工具,覺得能幫到自己的都會入手。每個月周而復始,辛苦賺來的錢越來越少,東西反而越積越多,壓力也越來越大,令人非常焦慮。
在不消費的一年後,凱特才真正認知到,很多時她購物,為的不是「當下的自己」,而是未存在的,「那個想成為的自己」: 閒置不穿的西裝是給那個將來事業有成的自己,過多的書籍是為了那個很快會有時間學習的自己。但不斷購買的東西,其實沒有對人生產生任何幫助,反而變得更糟。而這一切的背後,其實是因為她不夠喜歡自己、亦不敢面對真實自我,唯有用購買來逃避內心的不安和匱乏感。
一開始只是為了儲錢,但在完成不消費挑戰後,凱特收獲的是一個完全逆轉的人生:擺脫3萬美元欠債、減重13公斤、尋回快樂的自己 — 在停止用購物麻醉自己後,凱特才有機會和自己對話,透過挖掘自己真正的購買動機,了解自己內心真實的面貌,以及真正需要的是什麼。💖
也許面對真實的自己不容易,但當人真正了解自己,回歸簡單的生活,才會發現,我們真的不需要很多東西才過得富足。物慾降低,人反而可以有更多時間享受自己喜歡的生活。
消費,其實從來不應該和所謂的幸福快樂成正比
📚書中重點摘錄
1. 斷捨離家裡多餘的物件
認清自己真正的需求,和家中多餘的物件說再見,只留下必需品。
2. 詳細製作擁有物清單
為留下的物品制作清單,記下自己擁有的數量,好好管理和使用,不要把物品把放到過期,或者以為沒有了,就重複購買。
3. 列出消費的三種清單:必需品、可購買項目、非必需品
家中的物品,主要可以分成三種。我們可以根據清單執行。
必需品:主要是生活中的消耗品,如沐浴露、牙膏等,只要用完了就能添置。
可購買項目:消費限制期間,雖然不是必要的東西,但這屬於可購買的特定類別。可能是一些興趣上的花費,如書本等
非必需品:在消費限制期間,歸在這一類的東西都不能購買。可能是衣物、原本沒有的電器等。
4. 取消訂閱所有優惠資訊來源
EDM, Facebook, KOL,總之從根源上取消所有可能帶來優惠資訊的來源。記住,你在進行不消費行動!
5. 設定消費限制帳戶
不購物必定能省錢。你可以設立一個專屬戶口,把省下的錢,或變賣現有物資的錢都放入去,再好好規劃用途,例如是旅行基金?
6. 周圍告訴身邊人自己的計劃
最後,有想做的事,就和身邊的人大聲說出來,讓他們來監督你,見證你的改變吧!
📣希望大家都可以把錢用得其所,過一個簡單而富足的人生🙌🏻
延伸閱讀:【菲律賓買樓】菲律賓買樓懶人包!12條有關菲律賓買樓、回報、稅項、按揭的問答
延伸閱讀:【日本買樓】日本買樓懶人包!12條有關日本買樓 (回報、稅項、按揭) 的問答
延伸閱讀:【英國買樓】英國買樓懶人包!10條有關英國買樓 (簡介、準備、程序、稅項、按揭) 的問答